在当今社会,饮酒是许多社交场合常见的行为,但过量饮酒却可能悄悄在身体里埋下一颗 “定时炸弹”—— 酒精性肝硬化。这是一种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若不加以重视,会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一、什么是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病范畴,是酒精性肝病的终末阶段。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持续摄入大量酒精后,肝脏细胞首先受到损伤。初期,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随着饮酒的持续,炎症反应接踵而至,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若依旧没有节制饮酒,反复的炎症刺激使得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组织逐渐被瘢痕组织替代,肝脏结构遭到破坏,最终演变为肝硬化,肝脏功能也随之严重受损。
二、成因剖析
根源无疑是长期大量饮酒。一般而言,男性日均饮酒折合酒精量≥40 克,女性≥20 克,且持续 5 年以上,就有较高风险患上酒精性肝病,进而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这里的酒精量换算,以常见酒类为例,一瓶 500 毫升、酒精度数为 50% vol 的白酒,酒精含量约 250 克;一瓶 500 毫升、酒精度数 10% vol 的啤酒,酒精含量约 50 克。除饮酒量外,饮酒方式也有影响,如空腹饮酒,酒精快速进入肝脏,未经食物缓冲,对肝细胞的冲击更大;短时间内大量酗酒,肝脏短时间内承受巨大代谢压力,更易受损。另外,个体遗传因素也在其中起作用,有些人肝脏内代谢酒精的酶先天性不足或活性异常,即使饮酒量不算太大,也可能较早出现肝脏病变。
三、危害重重
肝脏功能衰退:肝硬化阶段,肝脏合成蛋白质、凝血因子等物质能力下降,患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水肿、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轻微碰撞就可能导致皮肤瘀斑、鼻出血,甚至内脏出血风险增加。同时,肝脏解毒功能大打折扣,体内毒素蓄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
门脉高压:肝脏结构改变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脾功能亢进,大量破坏血细胞,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抵抗力下降、贫血、易出血。
肝癌风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几率显著高于常人,这无疑给本就患病的肝脏雪上加霜,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存期限与生活质量。
四、诊断手段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饮酒史,包括饮酒种类、量、年限以及饮酒方式等,是诊断的首要环节。
血液检查: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常出现异常升高,且 AST/ALT 比值可能大于 2,反映肝细胞受损及胆汁排泄问题;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延长,提示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血清 γ- 谷氨酰转肽酶(GGT)也会显著升高,对酒精性肝病诊断有较高提示意义。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改变,肝硬化时肝脏表面常不光滑,回声增粗增强,还可发现有无腹水、脾大等;CT、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显示肝脏内部结构,精准判断肝硬化程度及有无占位性病变。
肝穿刺活检:虽为有创检查,但能直接获取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明确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分期,是诊断的 “金标准”,常用于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的情况。
五、防治策略
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石,无论处于疾病何种阶段,立即戒酒都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部分早期患者在戒酒后,肝脏功能甚至可有一定程度恢复。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 B 族维生素,修复受损肝细胞,增强机体抵抗力。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全谷物等都是不错的食物选择。
药物治疗:针对肝脏损伤,可使用一些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复方甘草酸苷,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对症治疗,如腹水患者使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采取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治疗预防出血。
定期复查:戒酒及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
酒精性肝硬化虽由不良饮酒习惯引发,但并非不可控。只要认识到其危害,尽早戒酒,配合规范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患者就能最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重获健康生活。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