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Health and wellness
认识胰腺癌:隐匿的 “健康杀手”
在人体的众多器官中,胰腺虽不常被提及,却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它既是消化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又是内分泌腺,调节血糖平衡。然而,当胰腺癌这一病魔悄然来袭,却常常让患者和医生都措手不及,它宛如一位隐匿的 “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晰,但诸多因素已被证实与其紧密相关。长期大量吸烟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随着血液循环抵达胰腺,反复刺激胰腺组织,使其细胞发生异常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样难辞其咎,长期高油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会给胰腺带来沉重的消化负担,促使胰腺长期处于过度分泌状态,增加患病风险。此外,慢性胰腺炎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胰腺组织反复发炎、修复,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易发生恶变,进而引发胰腺癌。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一定角色,若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其他亲属患癌的几率也会相应升高。 胰腺癌早期症状极其隐匿,这也是它如此凶险的关键所在。患者往往只是偶尔感觉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程度较轻,且没有规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胃炎等常见胃部疾病,因而常常得不到重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还可能向腰背部放射,患者常常形容这种疼痛为 “束带感”,仿佛有一条带子紧紧勒住腰部,疼痛难忍,甚至彻夜难眠。除了腹痛,黄疸也是胰腺癌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肿瘤生长在胰头部位,压迫胆总管,胆汁无法正常排泄,就会反流进入血液,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然而,此时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大量消耗人体营养物质,机体代谢紊乱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时有发生,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身体状况。 面对如此狡猾的疾病,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血液检查中,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是一项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患者该项指标常常显著升高,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所以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能够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胰管扩张等异常情况,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胰腺尾部的病变,超声的分辨率有限。CT 扫描则能更清晰地呈现胰腺的形态、结构,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具有关键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软组织方面具有优势,可进一步辅助明确病变性质。而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不仅能直接观察胰胆管的病变情况,还可在检查过程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诊断才是确诊胰腺癌的 “金标准”。 一旦确诊为胰腺癌,治疗之路充满艰辛。早期胰腺癌,如果肿瘤局限,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经典手术方式,通过切除肿瘤及部分周围组织,重建消化道,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然而,由于胰腺位置特殊,周围血管、神经丰富,手术难度极高,风险巨大。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切除率较低,多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化疗可使用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扩散,但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给身体带来诸多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使其失去增殖能力,可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合,缓解局部症状,控制肿瘤进展。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逐渐崭露头角,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或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目前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预防胰腺癌,需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戒烟戒酒是首要任务,减少有害物质对胰腺的刺激。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控制油脂、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减轻胰腺负担。积极治疗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防止病情恶化。保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可从 40 岁开始,每年进行腹部超声、CA19 - 9 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胰腺癌带来的危害,守护自身的健康防线。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其相关知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在面对疾病时冷静应对,就能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抢占先机,为生命争取更多的可能。 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