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Health and wellness
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脏的 “免疫内战”
在人体复杂的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协同运作中,肝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一种病症却让肝脏陷入了一场 “免疫内战”,它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简称自免肝)。 自身免疫性肝炎,从名字便能窥探一二,这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肝脏细胞识别为外来的 “敌人”,进而发起攻击所导致的慢性肝脏炎症。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如同忠诚的卫士,精准识别并抵御外来病原体,守护身体的健康防线。但在自免肝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却像是 “迷失了方向”,对肝脏细胞大打出手,造成肝细胞损伤、炎症持续存在,久而久之,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都受到严重破坏。 自免肝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携带特定的基因变异,使得他们患自免肝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病毒感染、药物刺激、化学物质暴露等,可能作为诱发因素,打破免疫系统原本的平衡,触发针对肝脏的自身免疫反应。比如,某些患者在服用特定药物后一段时间,免疫系统开始出现异常,对肝脏发起攻击,最终发展为自免肝。 自免肝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常常较为隐匿,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食欲减退,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工作劳累、压力大或者普通的肠胃不适,因而常常得不到及时重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逐渐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所致。肝脏肿大也是常见体征之一,患者有时能在右上腹摸到肿大的肝脏,伴有隐痛或胀痛,这是肝脏在持续炎症刺激下发生的增生、肿胀反应。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这些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痛苦,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诊断自免肝并非易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血液检查是关键一环,医生会关注多种自身抗体指标,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这些抗体在自免肝患者体内常常呈现阳性,成为诊断的重要线索。肝功能检查也必不可少,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了解肝脏受损的程度以及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状况。此外,肝活检对于确诊有着决定性意义,通过穿刺获取肝脏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纤维化程度,明确肝脏病变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自免肝,主要目标是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减轻肝脏炎症,阻止病情进展。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泼尼松等,它能迅速抑制免疫反应,缓解肝脏炎症,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因此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医生会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既能维持免疫抑制效果,又能降低激素副作用。对于病情严重、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的患者,可能还需要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腹水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甚至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则需采取预防出血措施,必要时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干预。 预防自免肝,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尤其是肝功能和自身抗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免疫异常。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诱发因素,如不滥用药物,尤其是那些可能对肝脏有潜在损伤的药物;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化学物质污染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稳定,为肝脏健康保驾护航。 自身免疫性肝炎虽然给患者带来诸多挑战,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诊断和治疗手段日益完善,只要患者能够早期发现、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重拾健康生活。让我们对肝脏多一份关注,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多一份了解,守护好身体这一重要的 “解毒工厂”。 自身免疫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