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贲门撕裂:了解成因、症状与防治

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偶尔听闻有人在剧烈呕吐后出现呕血等吓人的情况,这背后很可能是贲门撕裂在作祟。贲门,作为食管与胃连接的关键部位,虽看似不起眼,却一旦出现撕裂问题,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麻烦。

贲门撕裂,医学上全称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它通常是在腹内压或胃内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就是剧烈呕吐,比如有些人在大量饮酒后,酒精刺激胃部,引发强烈的呕吐反应;或者是食物中毒时,身体为了排出有害物质,剧烈呕吐不止。当呕吐的力量过猛,胃内压力急剧上升,就如同汹涌的潮水冲击堤坝,贲门处相对薄弱的黏膜组织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进而发生撕裂。除了呕吐,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分娩过程中的腹部用力等情况,只要导致腹内压短期内大幅升高,都有可能引发贲门撕裂。

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往往较为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呕血。一般来说,在引发贲门撕裂的行为之后,患者很快就会出现呕血现象,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可能只是呕吐物中带有少量血丝,呈现为淡红色;重者则会大口呕出鲜血,颜色鲜红,甚至呈喷射状,这无疑会让患者及周围人惊恐万分。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黑便,这是因为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随大便排出体外。此外,由于贲门处黏膜撕裂带来的疼痛,患者还会感觉上腹部或胸骨后有烧灼样疼痛,吞咽时疼痛可能加剧,这使得进食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一旦怀疑出现贲门撕裂,及时准确的诊断十分关键。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发病前是否有剧烈呕吐、咳嗽等诱发因素,以及既往的健康状况。体格检查时,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判断是否因出血导致休克。胃镜检查堪称诊断的 “金标准”,通过将纤细的胃镜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内,医生能够直接清晰地观察到贲门黏膜的撕裂情况,包括撕裂的部位、长度、深度等,还可以判断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在治疗方面,对于出血量较小、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措施。首先要让患者禁食,使胃部得到充分休息,避免食物刺激撕裂部位,加重出血。同时,给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因为胃酸会侵蚀撕裂的黏膜,阻碍其愈合。还会补充液体,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因失血过多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如果患者存在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慌等,需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方法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代血浆或直接输血。

而对于出血量较大、持续出血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可能需要内镜下止血治疗。医生会借助胃镜,使用止血夹、电凝等方法,直接对撕裂部位的出血点进行止血操作,就如同给破裂的水管打上补丁,效果立竿见影。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内镜治疗仍无法控制出血,可能还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开腹进行贲门修补,但这属于较为极端的手段,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也相对较慢。

预防贲门撕裂,重点在于避免诱发因素。日常生活中,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引发剧烈呕吐。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对于有慢性咳嗽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咳嗽症状,减少因咳嗽导致的腹内压升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例如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等。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会密切关注,指导正确的用力方式,降低贲门撕裂的风险。

贲门撕裂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做好预防措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就能有效应对,守护自身的健康。毕竟,健康无小事,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保障。

其他特指的与上消化道有关的症状